在全球工業智能化浪潮與我國“人工智能+”戰略深度推進的雙重驅動下,工業AI正從“輔助工具”向“新質生產力底座”加速躍遷。然而,產業實踐中,通用大模型“水土不服”、工業知識碎片化、中小企業智能化門檻高企等難題,仍制約著工業智能化的深度落地。
2025年10月15日,由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,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主辦,華為技術有限公司、深圳市高新企業數字化學會聯合承辦的工業知識聯盟(OpenKAG)成立儀式在深圳龍崗成功舉辦,匯聚了超過460名來自政府(省、市、區工信部門)、工業企業、軟件伙伴及AI伙伴、高校&科研院所、行業專家等多方“政產學研用”代表,圍繞工業AI實踐、關鍵技術路線、工業知識圖譜OpenIndustry開放社區共建、產業鏈協同創新等展開深入交流與合作探討。大會發布了聯盟發展規劃與建設路徑,標志著工業知識協同創新從分散探索邁入標準化、規模化發展新階段,為構建國家級工業知識創新平臺、打造工業AI智能體奠定堅實基礎。

政企深化戰略協同,共筑工業AI發展新高地
工業智能化轉型,既是國家戰略所向,也是產業升級必由之路。國務院此前印發《關于深入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的意見》,首次將“工業全要素、全產業鏈、全生命周期”作為AI應用主攻方向,為工業知識體系建設提供了頂層指引。在此背景下,政府部門的戰略布局與資源投入,成為工業知識聯盟成立的重要支撐。
深圳市龍崗區委書記余錫權指出,工業世界對精確性要求是極致的,容不得半點“差不多”,一次AI“幻覺”可能導致整條產線乃至工廠停擺,帶來百萬級的損失。因此,工業是智能化進程中“最難啃的骨頭”,也是“含金量最高的戰場”。要想真正實現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,關鍵在于讓AI真正聽懂工業語言,理解工業、思考工業。工業知識聯盟的成立,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舉措和戰略支點。聯盟將匯聚各方力量共建共享行業知識圖譜,提供一站式AI Agent開發平臺,體系化構建和應用工業領域中寶貴和零散的Know-How,為工業AI的可靠發展筑牢“知識底座”,為產業智能化升級提供堅實支撐,賦能行業邁向新高度。作為全國工業百強區榜首,龍崗有著擁抱、發展和應用工業+AI的堅實基礎和獨特優勢,為聯盟扎根龍崗打造工業“知識底座”提供了創新沃土。
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鄒勇兵致辭中指出,廣東正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、工業軟件等發展,系統出臺相關支持政策,筑牢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發展堅實基礎。他強調,工業知識聯盟的成立,將作為破解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融合難題的有力舉措,有利于加快構建高質量的工業數據集與行業Know-How知識庫,催生具備自主演進能力的新一代智能工業軟件體系。希望聯盟立足廣東產業需求,深耕汽車、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,依托其OpenIndustry開放社區平臺,構建超過10個具有國際水準的行業級知識圖譜,沉淀百萬級核心知識實體與關系,降低中小企業智能化門檻與AI應用開發成本,同時將培育超過500家掌握智能核心技術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工業AI產業生態,推動制定不少于5項工業AI行業關鍵標準,培養萬名以上工業智能體技術人才,帶動相關產業新增產值超百億元,為廣東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,注入前所未有的確定性動能。
從產業實踐視角,華為云作為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單位,其全球生態部總裁康寧表示,華為將以“使能者”角色,在工業本體、數據工程、知識工程及智能體開發平臺等領域全力支持聯盟。他指出,通用大模型在工業場景難以理解設備原理、工藝訣竅等核心知識,而知識圖譜通過將碎片化知識系統化、關聯化,形成能夠持續學習、自我進化的"工業知識大腦"。工業本體物模型則如同工業領域的"通用詞典"和"基本語法規則",描述工業元素的標準身份及其相互關系,消除不同設備、系統間的語義鴻溝。他表示“工業增強知識圖譜+工業本體物模型”將成為工業智能體的核心基石。華為將攜手伙伴打造賦能工業智能的肥沃“黑土地”。

華為云全球生態部總裁、中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副理事長康寧
政產研用共探工業AI新路徑,解碼知識圖譜核心價值
工業是遵循物理規律、化學原理與工程邏輯的確定性系統,而當前AI與工業的深度融合,正面臨“知識缺失”與“邏輯脆弱”兩大核心挑戰——工業知識分散在設計圖紙、工藝文件、工程師經驗中,多模態、異構化的特點導致難以被AI有效利用;基于統計相關性的通用大模型,也難以掌握工業過程的深層機理,無法實現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”。在此背景下,工業知識圖譜的核心價值與聯盟的技術路徑,成為政產研用各方探討的焦點。
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校長、工業知識聯盟理事長陳十一明確指出,“AI賦能工業必須回歸科學本源——構建堅實的知識基礎”。聯盟的核心任務,是通過知識工程方法,將非結構化的工業知識轉化為機器可理解、可推理、可執行的結構化體系,相當于為AI大模型裝上“精準導航系統”與“領域專家大腦”。作為長期推動“AI+工業軟件”落地的專家,陳十一表示,聯盟并非松散的產業協會,而是“目標明確的創新聯合體”,將堅持開放協作(匯聚政企產學研用力量)、科學嚴謹(制定技術標準與流程)、共享共鳴(通過開放社區降低產業智能化門檻)三大原則,推動工業知識從“碎片化”走向“體系化”。

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校長、工業知識聯盟理事長陳十一
華為集團工業軟件與工業云CTO、華為云工業AI平臺總經理丘水平在題為“共建新一代智能工業軟件,所愿皆可造”的主題演講中,系統分享了華為工業AI平臺提供底層工業智能設計等核心能力,聯合伙伴在汽車、電子、系統工程領域的AI Agent實踐,深度闡釋了工業知識圖譜的應用價值——在汽車造型設計領域,基于知識圖譜的智能體可將概念草圖到3D數模的設計周期縮短數倍以上;在電子電路領域,智能體可自動完成原理圖設計規則審查,減少人工交付,提升審查準確性;在系統工程領域,結合汽車動力總成域知識圖譜(2000多個節點、6000多條邊關系),已實現系統架構設計模型的快速智能生成與調優,可進一步擴展到系統的仿真分析及權衡尋優。結合這些AI Agent的實踐探索,他提出,“小數據、大圖譜、強智能、多智能體系統”是工業AI落地更可行的發展路徑, AgenticAI將成為未來工業AI的演進方向。這些實踐探索同時也印證了“通用大模型+工業增強知識圖譜+工業物理引擎+工業智能應用組件”智能體系統架構的可行性,其核心正是以工業增強知識圖譜作為“工業知識大腦”為AI行動提供精準指引與邏輯約束,確保工業級決策精準可靠,從根本上解決工業AI“幻覺”等問題。

華為集團工業軟件與工業云CTO、華為云工業AI平臺總經理丘水平
匯聚產業力量,構建開放共享的工業AI創新生態
作為國家級“工業+AI”知識創新平臺,工業知識聯盟的成員架構、發展目標與運作模式,也在活動中香港中文大學教授、聯盟秘書長余備發布《工業知識聯盟發展規劃與建設路徑》后得以系統明晰。

香港中文大學教授、聯盟秘書長余備
從組織架構來看,聯盟形成了“理事會+專業委員會+秘書處+行業工作組”的完善體系: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校長、工業知識聯盟理事長陳十一擔任理事長,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余備擔任秘書長,華為云為常務副理事長單位,成員涵蓋汽車、電子、模具等行業領域的龍頭企業、軟件廠商、AI場景服務商(如深思造物、泊松軟件、英特仿真等)、高校及科研院所(如寧波東方理工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、中山大學)等多方生態力量,未來將進一步吸納全國范圍內的產業伙伴。
從核心使命與發展目標來看,聯盟旨在“匯聚產業力量,打造國家級‘工業+AI’知識創新平臺”,以工業知識圖譜為核心構建OpenIndustry開放社區,提供“一站式工業知識圖譜+智能應用開發與運營推廣服務”。具體將通過四大核心服務推進落地:一是產業政策落地服務,解讀政策并支持項目申報;二是工業AI供需對接服務,牽引企業開放場景、聯合創新;三是技術及專家資源支持服務,對接高校科研力量、提供算法優化指導;四是產業資金對接服務,鏈接投融資資源、助力工業AI創新項目孵化。
從運作模式來看,聯盟將以“項目為牽引、社區為載體、積分制為紐帶”推進共建共享:一方面,設立汽車、電子電路、模具等行業知識圖譜與智能體工作組,聯合龍頭企業開放場景(如華為開放南方工廠場景、金百澤參與PCB行業圖譜構建、中泰模具參與模具行業圖譜構建等),沉淀行業共性知識;另一方面,OpenIndustry開放社區將分為“工業知識圖譜社區”與“智能應用中心”兩大板塊——知識圖譜社區通過會員積分制量化成員貢獻(如開放數據、貢獻知識等),實現知識共享與價值交換;智能應用中心提供低代碼開發工具、AI模型庫等資源,讓企業“降本增效”地構建工業智能應用,最終繁榮工業智能新生態。
當前,AI驅動的工業變革浪潮已至,智能制造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核心戰場。工業知識聯盟的成立,不僅為破解工業知識碎片化、利用率低等難題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,更構建了一個“政產學研用”協同的創新平臺——它將讓龍頭企業的知識資產實現復用,讓中小企業低成本享受知識智能紅利,最終為千行萬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可信任、可演進的“知識大腦”。在此,聯盟誠邀更多工業企業、科研院所、行業機構加入,攜手共建工業知識新生態,共筑制造強國新根基。
